其實並無所謂的激辯,也無熱血激昂的對峙場面,有的就是形而上的理則論證,論證革命運動中的許許多多「觀念」-關於時間,關於空間,關於自我,關於他者,關於自然,關於歷史,關於命定等。
如果觀眾的形上學、理則學等邏輯思考能力欠佳,恐怕一時很難跟上三島與全共鬪思想大將芥正彥間的對談思維攻防。儘管如此,仍無損於閱讀與觀賞這部《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因為導演顯然深怕觀眾看不懂,聽不懂,進入不了歷史情境與文化脈絡,故而大量運用插敘手法,旁白說明,輔以註解文字,來解釋說明整場論辯的幾個重要概念或關鍵用字,幫助觀者快速吸收,得其要義。同時,導演也為觀眾一一預習日本自二次大戰後的左右翼衝突史乃至學運潮沿革,以利理解雙方對話間的資料背景。於是乎,這部電影也順帶成了日本學運史的速記。
重見天日的三島由紀夫單刀赴會東大全共鬪「焚祭」的全紀錄影片,本身史料價值不言可喻。在導演豐島圭介電視專題報導章回式風格且稍稍強化戲劇效果的剪輯呈現下,《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完全沒有進入門檻,也毫無冷場。即使平生不識三島由紀夫者,相信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但若您對三島由紀夫生平足夠熟稔,知曉他赴會焚祭前,在東大安田講堂事件時,曾撰文《把東大變成動物園》批評東大全共鬪等片中導演並未交代的歷史背景,更能在三島這場論辯中讀到更多話中有話之處。這部分,就不多作贅述,畢竟我不打算寫成什麼大長篇。